
12月23日,由浙江省经信厅、余杭区政府主办,浙江省技创中心、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、余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承办的浙江省首届“未来工厂”发布会在杭州余杭举办。
本报了解到,活动现场发布了浙江省首批“未来工厂”及培育企业名单,省级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名单,以及“未来工厂”建设导则,并成立了浙江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。

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,杭州市委常委、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出席发布会并致辞。浙江省经信厅厅长徐旭宣读首批“未来工厂”及培育企业名单。省政府副秘书长董贵波,余杭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陈如根出席本次发布会。省经信厅副厅长厉敏宣读“未来工厂”建设导则。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委员蒋明炜、董景辰、徐洪海,以及浙江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理事长褚健等为12家“未来工厂”授牌。

浙江副省长高兴夫在致辞中指出,今年以来,基于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,浙江省在国内率先提出探索“未来工厂”建设。8月,浙江省经信厅研究制定《浙江省培育建设“未来工厂”试行方案》。聚焦数字安防、网络通信、智能装备、汽车及零部件、医药、新材料、现代纺织、智能家居等标志性产业链,以“揭榜挂帅”方式,每年遴选一批培育创建的“未来工厂”入库名单,示范引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发展,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。

发布会现场还为“未来工厂”举行了授牌仪式。首批认定的12家“未来工厂”在创新应用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积极探索协同制造、共享制造、个性化定制、“产品+服务”等智能制造新模式、新业态方面,均有各自优势和特点:引领型的“头雁工厂”,如正泰、吉利、海康等企业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,研发并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装备突破创新和应用,引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发展;冠军型的“链主工厂”,如老板、大华、巨石等“雄鹰”、单项冠军企业,发挥产业链优势,将生产从企业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,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有效对接;平台型的“协同工厂”,如阿里迅犀、中策、东磁等企业,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起跨企业、跨产业、跨区域的广泛互联互通,打通从用户到制造全环节数据链路,实现设计协同、生产协同和供应链协同;技术型的“硬核工厂”,如春风、鼎力、东方电缆等企业,深耕细分领域,发挥自身技术优势,持续推进智能制造,依靠专业的品质、丰富的产品品及优质的服务,赢得全球用户赞赏与信赖。

下一步,浙江省将围绕建设“415”产业集群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,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,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,以建设“未来工厂”为引领,带动培育一批更高效率、更加安全、更可持续、更具竞争力的“新智造”企业,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,进一步推进浙江省“智造”再升级,打响“浙江制造”金名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日成立的浙江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,旨在汇聚省内外智能控制、机器人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信息安全、5G等领域顶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,以需求为牵引、产业链为纽带,构建集智能制造评估诊断、项目精准对接、关键技术研发和行业示范推广的“四位一体”公共服务平台,从而全方位服务企业提质增效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(责编:heyan)
全部评论共0条评论
提交
精彩评论
